2018年9月4日,超強颱風「飛燕」吹襲日本,令我們無法成功登上富士山頂,大家要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跟富士山說聲「再見」,並約定好明年一起再來登上這座日本聖山 —「富士山」。

世上沒有所謂的失敗,除非你不再嘗試
今年我們決心捲土重來,早在3月時已經預訂好了去日本的機票,希望能夠再走一次吉田線登上富士山的山頂。怎料到在4月預訂山屋的時候,我們才看到富士山發出了公告,指吉田線及須走線近山頂的位置有石壁倒塌堵塞了登山路,導致這兩條路線需要封路而不能夠登上山頂。我們收到這個壞消息都有點失望,還有隊友跟大家說如果不能夠登頂便不去富士山,但這個時候我們只有等待日本富士山方面的進一步消息才可以再做決定。
登山者要有一夥雄心,還要有兩手準備
直到我們出發前的兩個星期(大約在6月尾),官方仍然未能確定得到完成維修的日期。幸好我在計劃這次日本行程時已有兩手準備,我們重新預訂了富士宮的酒店,決定改走富士宮線上山。然而,富士宮線的登山難度會比吉田線困難,而且山屋的選擇亦較少。在這倉猝的情況下,我們改訂了位於山頂的頂上富士館。根據山屋的要求,我們必須在當晚的6點前直接登頂去山屋辦理入住手續,這是很大的挑戰。

位於富士宮市的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其建築外觀有如倒立的富士山,前方的水池水源引於富士山,中心的建築倒映於水池中,又形成了另一座富士山。


開山祭
終於來到富士山的登山日(即7月10日),這天同樣是富士宮線的開山日。我們在購買來往富士宮口五合目的巴士券時,才知道今天會有特別的祭典安排,登山巴士會較遲到達目的地。原來在富士宮線的開山日,富士宮市的民眾會為首批登山客進行祈福儀式。登山巴士先接載我們到達富士山本宮浅間大社,這時已有很多市民聚集在神社前歡迎大家,然後由祭司替我們祈求登山順利。雖然我們聽不懂日語,但這場面實在令人非常鼓舞和感動。


2,400米的起步點
接著,我們乘坐登山巴士來到富士宮口五合目,這裡設有食堂和商店,但與熱鬧的吉田口五合目比較,這邊更像只為登山者而設的登山基地。富士宮口的起點海拔高度為2,400米,頂上富士館在海拔高度3,700米左右。即是說,我們今天要爬升大約一千三百米的高度,所以我也不敢怠慢,在五合目休息一會便催促隊友們要準備登山。
山上限定
登山口距離六合目只有短短的20分鐘路程,正好讓我們做個暖身。過了六合目後,山路是全佈滿了沙石的陡坡,我們必須注意呼吸,慢慢地向上走。山上的天氣非常飄忽,最初登山時是密雲,間中還會下著小雨,但有時一陣涼風會吹開了雲霧,轉眼便會出現藍天。每當有藍天出現,身旁的登山客都會立即拿起相機拍下那瞬間限定的風景。時雨時晴、時雲時霧,幻變無常,這正正是山上限定的景致,每一刻我們都應該要好好感受。
我們的中途站
花了3個小時多來到3,250米高的八合目,很多登山客會選擇留在這裡的池田館留宿,然後等明天凌晨才出發攻頂,這是比較多人選擇而且恰當的方法。不過,八合目只是我們的中途站,因為我們今天的目標是山頂。看見不少登山客已在這裡放下了背包,然後鬆一口氣,在山屋前寫意地享受著山上的風景,真的很令人羨慕。
無力感
爬得越高,空氣變得越稀薄,我們的身體變得像千斤重一樣。山旁的路牌明明寫著距離下一間山屋只有200米的路程,但即使我們已花盡力氣,但還未到達目的地。我們用極緩慢的步伐,沿途互相鼓勵,咬緊牙關才爬上了九合五勺的胸突山莊。







從九合五勺仰望,已經可以清晰望見山頂的鳥居,為了在6點前到達山屋,我們沒有停步下來,繼續徐徐地向山頂進發。由九合五勺到山頂雖然只需要大概30分鐘的路程,但我當下那股無力感是前所未有的,每行五步我都想停一停下來休息。我雙腳已經不太聽話,是靠意志去驅使自己完成最後一段路。終於在5:40pm左右,我成功登上了富士山的山頂。




感動一刻
上到山頂的一刻,我並沒有立刻振臂高呼,反而是一個人走到富士山火山口,去欣賞富士山的風景。一片片白雪的火山口,旁邊便是最高的劍峰,餘暉正好落在劍峰的山頂。我定格在這個畫面數秒鐘,忽然淚水從心底湧上了眼眶,情感像火山爆發了一樣,然後高呼「我終於成功了!」。我大大呼了一口氣,然後享受眼前如此精彩的畫面,此刻無價。


有時候,人之所以哭泣,並不是軟弱,而是堅強太久
之後,我等其他隊友上到山頂,一起拍照留念,然後才走入山屋辦登記手續,享用山屋預備好還熱騰騰的咖哩飯,並以茶代酒一起舉杯慶祝一番。我們邊吃邊談登頂的感受,其中一位隊友突然哭了起來,大家都立即上前安慰他,因為有兩位對他很重要的人在這短短的數個月裡相繼離開了他,令他有一段時間情緒變得很低落。我深深明白今天能夠成功登上富士山山頂對他別具意義。
食過晚飯後,天開始黑了,山屋大門早已關上。外面雖然很冷,但大家的心仍然很暖,因為我們熱熾期待著明天的御來光來臨。
登山時間參考(包括休息及影相時間,全程約6小時40分鐘)︰
11:00 到達富士宮口五合目 (約2,400 m)
↓ (20分鐘)
11:20 起步登山
↓ (25分鐘)
11:45 到達六合目 (約2,490 m)
↓ (75分鐘)
13:00 到達新七合目 (約2,780 m)
↓ (75分鐘)
14:15 到達元祖七合目 (約3,010 m)
↓ (65分鐘)
15:20 到達八合目 (約3,250 m)
↓ (50分鐘)
16:10 到達九合目 (約3,460 m)
↓ (45分鐘)
16:55 到達九合五勺 (約3,590 m)
↓ (45分鐘)
17:40 到達山頂 (約3,715 m)
登山日期: 2019年7月10日
(撰文、攝影: 星行跡)
輕微的高山症狀
今年沒有像上年的山屋那樣擠迫和嘈吵,但在海拔3,700米的高度,大家還是沒法好好安睡。第二天,我們3:30am便起床,大家的頭都有點赤赤痛,我拿了止痛藥吃,然後才走到大廳吃早餐。早餐是鯖魚飯,但醬汁味道怪怪,差點令我想作嘔,曾令我懷疑自己是否高山症發作。不過,我還是勉強把整個飯都放進口裡,因為我明白高山食物是非常珍貴,而且我需要補充足夠的體力應付餘下行程。

朝日岳看御來光
富士山頂東南面的朝日岳是距離山屋最近而且可欣賞到御來光的理想地方,我們收拾好行裝便立即出發登山,從山屋步行約20分鐘便登上朝日岳,然後我們設置好三腳架,靜待御來光的來臨。此時,天空中已展現了非常漂亮的雲彩,接著旭日便徐徐地從流動的雲海之中升起,御來光頃刻把整個山頭都照得金碧輝煌,此情景令人畢生難忘。





3,776米的富士頂峰 「劍峰」
欣賞完精彩的御來光後,我們便出發登上富士山真正的頂峰「劍峰」。劍峰在頂上富士館的後面,如果時間充裕可以環繞火山口走一圈,以逆時針方向登上劍峰,否則便要走回頭路在頂上富士館後面的「馬の背」登山。登山的路佈滿了火山碎石,舉步艱難,必須善用行山杖作支撐上山落山。劍峰上面有一塊刻有「日本最高山峰」的石碑,這是登山客爭相拍照留念的地方,我們在石碑前拍完合照便準備下山離開。離開富士山前,我們還要回去富士頂上淺間大社奧宮,為金剛杖烙上最後一個御朱印,這是一枚赤紅色刻有富士頂上的御朱印,是極富紀念價值的。





被忽略了的寶永山
我們在郵局寄完Post Card後便準備沿富士宮線下山,由於山路均佈滿沙泥碎石,下山時必須格外小心留神。我花了大約三個小時,便由山頂回到六合目,然後便經分支路走去看看附近的寶永山火山口。寶永山是富士山的一座側火山,高2,693米,是1707年(寶永4年)噴發而形成。在日本很多地方繪畫的富士山形狀都會刻意忽略這座寶永山,除了是因為美觀因素外,還因為這座側火山只能夠從富士市的角度才可以看到,所以只有在富士市繪畫的富士山會展示出寶永山突起的一角。





離開寶永山火山口,我們經原路折返回去六合目,然後下山抵達富士宮口五合目,趕上乘坐預訂好的巴士回富士宮市,完成了這兩天難忘的富士山旅程。
登山日期: 2019年7月11日
(撰文、攝影: 星行跡)
後感:
回想起這次富士山的登山計劃,其實早於三年前已經在我心裡漸漸萌生。這幾年間,我走過了很多香港、台灣和日本的山峰,希望鍛鍊好自己的體魄,為了去看不同高山上的風景,體驗各地的登山文化。旅程中,除了開心的事情,也會遇上一些挫折,但這些經歷是成就今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當我成功登頂,望著如此壯觀的富士山風景的一刻,想起了這幾年很多登山的情景,實在令我百感交集。當時,有隊友問到哪一座山會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有人提議沙巴神山,而我卻沒有確切地回答,因為我認為每次登山都應該要有一個周詳計劃,我當時並沒有任何計劃,更不想信口開河地說要挑戰哪一座山峰,只是想好好享受眼前的美景罷了。 (星行跡)
今年再度挑戰富士山,出發前的興奮沒有了,反而很害怕會再次經歷失敗。雖然有了去年的登山經驗,但擔心卻比去年多。首先,我們在三天內要攀登燒岳及富士山,登富士山前還感到肌肉疼痛,令我有點擔心。此外,富士宮口線的難度也比去年的吉田線增加,令我出發前不禁懷疑自己能否順利完成整個行程。猶幸,我最終能夠排除萬難成功登上富士山山頂。登頂一刻,心情實在太興奮,我忍不住振臂高呼起來,即使當時有輕微不適也拋諸腦後了。翌日,天公造美,我們有幸觀賞到富士山上的御來光,超額彌補了去年的遺憾。這一次的登山體驗真的難以一一言喻。 (孫仔)
我行山多年,登上超過一千米的山雖然不是第一次,但登上富士山頂一刻真是非常感動。過去大半年,不愉快的事情不斷在我身邊發生,女友因患病而離去,當時令我的心情變得十分負面。當朋友在山屋問大家登頂感想時,我忍不住淚水,激動得哭了起來,很想跟她說「我終於成功了,謝謝妳」,然後如釋重負一樣。這次的旅程過後,我深深體會到人在世上真的非常渺小,但我們只要踏出第一步,不斷向前行,總會去到目的地。雖然出來的result未必是最好,但經歷的過程一定會刻骨銘心。我十分慶幸有一班老友在身邊支持著我,在陰霾中慢慢走出來。多謝你們,我相信下一次旅程一定會更精彩! (Witman)
隨行裝備:
背囊、背囊防水套、行山鞋、行山杖(可用金剛杖代替)、替換及禦寒衣物、登山手套、腳套(可防止碎石跌入鞋內)、雨衣、1L至2L水、乾糧及能量棒、一瓶氧氣、毛巾、相機、手機、防曬用品、垃圾袋、口罩(防止下山時吸入火山灰塵)、耳塞和眼罩(幫助睡眠)、藥物及零錢
注意事項:
- 切忌「彈丸登山」(即是通宵登山),出發前留意當地天氣,建議可參考這個有提供富士山天氣的網站。
- 富士山的登山季在每年7月初至9月初,期間的山屋經常爆滿,必須及早預訂或找local tour代辦。
- 離開五合目後,所有洗手間都需要繳付¥200 – ¥300的小費,要預備多一點¥100硬幣。
- 山屋沒有沖涼設備,只提供睡袋和床鋪。另外,還有提供有限的熱飲和食物。但越高的地方,價錢會越貴。
- 注意登山禮儀,切勿帶走石頭或採摘花草,不要自闢山路登山及必須保持環境清潔,要帶走垃圾。
- 如發現高山症狀如頭痛、食欲不振、嘔吐、全身無力、心跳加速、失眠及頭暈等,要停止活動及休息。如沒有改善,要立即下山離開高地及找人協助。
- 緊記步伐慢、深呼吸、多喝水是成功登山的要訣。
Max elevation: 3735 m
Min elevation: 2379 m
Total climbing: 1460 m
Total descent: -1438 m
在〈【外遊登山】我和富士山有一個約會〉中有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