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日本富士山在201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後,每年攀登富士山的人次數以萬計。如果要說十個喜歡行山的朋友當中,總有一位已經成功登上日本最高的富士山也不算誇張。我相信在網絡上要找到一篇成功登上山頂的遊記絕對不難,但今次我卻要寫一篇我們未能夠登頂的登山遊記,當中的登山體驗和決定不登頂前的內心糾結,反而令我們這趟旅程獲益更多。

不論在哪裡登山,不要抱著「征服」的心態,更別妄想能夠「挑戰」大自然,心中應存在對大自然的「敬畏」,每一次旅程都是一種「磨練」,我們才會「成長」。
登上富士山山頂一般有四條難度各異的路線選擇,路線入口分別是吉田口、須走口、富士宮口及御殿場口。自2017年起,日本富士市增設了一條名為「富士山3776」登山路線,路線全長約42公里,是一條可以用4日3夜去完成,由海拔0米的海邊走到3776米富士山山頂的特設路線。這條挑戰路線對我來說當然非常吸引,但由於同行中有不少登山經驗略淺的朋友,考慮到大局安全,我們最終決定了跟當地登山領隊走相對較輕鬆的吉田口線。
我在出發前的一個星期,早已得悉有超強颱風會在我們的登山日子吹襲日本,所以我預先提醒隊友這來勢凶凶的颱風或多或少會影響大家的登山行程,還吩咐了大家做好在惡劣天氣登山的最壞的打算。所以除了一般登山裝備,我們還要比一般登山時準備更多的禦寒和替換衣物及一些防水裝備。
“凡事要做最好的準備,作最壞的打算”
到了登山前的一天,我們卻收到登山領隊的電郵,通知我們登山行程或會因颱風而縮減。其中的選項是大家可全數退款而不出發登山,或者依舊繼續行程,但即使縮減行程都不可以退款。對於我們專程由香港遠道而來希望登上富士山的人來說,當然不會輕言放棄,所以我們決定照原定計劃登山。翌日,在集合地點決定登山的人數也有差不多30人,還把登山團隊取名為Team FolloMe,我們認真夠威水 (利申︰提出用這個名字的不是我,這樣太高調了吧,都不太像我的作風啦! XD)。

CHECK POINT (1) 五合目 [海拔高度約2305米]
由新宿到吉田登山口的五合目都一直下著大雨,我們先在五合目的餐廳午飯,然後去附近的商鋪購買富士山必買紀念品之一的「金剛杖」。金剛杖有長、中、短之分,如果不想回港時加多一件行李寄倉,我會建議買短的便可以了。另外,出發前可以在五合目的儲物架存放不用帶上山的用品,最小的儲物架費用為¥500。如每人存放物品不多,這小的儲物架都足夠三至四人共用。

金剛杖是日本的修行者和巡禮者拿著的木杖,具有宣揚富士山神靈信仰的象徵。木杖分為四角形和八角形,富士山的是呈八角形的,代表了富士山四周的八個山峰,包括最高的劍峰、白山岳、久須志岳、朝日岳、伊豆岳、成就岳、駒岳和三島岳。
當一切準備就緒,雨勢亦開始減弱,大隊便在12點正出發登山。由五合目到六合目是一段較平坦的林蔭路,攀升高度亦不足一百米,正好當作一個熱身準備。


CHECK POINT (2) 六合目 [海拔高度約2390米]
大隊徐徐沿步道登山,包括休息時間大約花了45分鐘時間才走到六合目。這裡設有一個「富士山安全指導中心」,大家可以在這裡自願性繳付「富士山保全協力金」,用作保護富士山的經費,費用是¥1000,還會附送一個刻有年份的富士山保全協力証明的紀念木牌。



過了六合目後,便是無窮無盡的「Z」字路的開端,是最考驗意志的一段。不過,只要大家放慢步伐,其實也不難應付。我們從雲霧間走過了大概四至五段「Z」字路後,天空開始晴朗起來,山上的景色漸漸一目了然,令人萬般雀躍。不知不覺,那些令人鬱悶的「Z」字路已走到盡頭,接下來的便是較崎嶇陡峭的登山路,也代表著我們快到達七合目。

天色漸見明朗



CHECK POINT (3) 七合目 [海拔高度約2700米]
快接近七合目,原來我們已經走在雲海之上,大隊有如騰雲駕霧一樣。到達七合目,大家一邊找山小屋為金剛杖燒印,一邊欣賞這難得的雲海景色,頃刻已經把即將來臨的颱風拋諸腦後。





現實總是殘酷,正當大家為眼前美景歡喜若狂,曾妄想還有機會登頂之際,領隊卻跟大家宣佈了一個很壞的消息,立刻把大家的心情由2700米高度拉回地面。原來幾位登山領隊商討過,因為考慮到超強颱風將至,登富士山山頂已經是不可能的任務。即使大隊按照原定計劃勉強登上八合目山屋,翌日亦有很大機會因暴風雨關係而無法安全下山,最壞情況是會滯留在山上多一天時間,所以領隊建議大家留在七合目山屋休息,並於翌日天亮後便立即下山。除此之外,領隊還給了另一個選擇,如果堅決仍要登上八合目者,可以填寫離團同意書,雖然他們仍會派人帶隊登山,但一切自身安全責任將由自己承擔。最後,登山領隊給了大家15分鐘時間去考慮,然後才作最終決定。
世界上最痛苦的決定並不是兩者擇其一,而是兩個選擇都是叫你要放棄。



我非常明白朋友會因此安排很氣憤,因為他很難才請到兩天假來一齊登山。因此,我們亦跟領隊商討即日來回的可行性,但似乎風險實在不少。這15分鐘真令人煎熬,即使早有心理準備的我,亦沒法一下子接受。我作為Team FolloMe的小領隊,我明白我的決定會影響其他隊友,聽取完各隊友們的意見後,自己的內心也十分掙扎,但我一定要冷靜去想清楚每個決定帶來的後果。15分鐘很快過去,登山領隊要求我們舉手示意做最終決定……當時是大概是下午三點三十分左右,但要登上八合目至少還要3個小時。

到底大家最後做了甚麼決定?之後一天的天氣發生了甚麼變化?究竟我們如何在惡劣環境中下山?請讓我留待下一篇繼續去寫。現在,我想先說一下我們今次行程準備了的登山裝備及應要注意的事項,希望有意在明年登富士山的讀者做個參考,作最好的準備。
隨行裝備: 背囊、背囊防水套、行山鞋、行山杖(可用金剛杖代替)、替換及禦寒衣物、登山手套、腳套(可防止碎石跌入鞋內)、雨衣、1L至2L水、乾糧及能量棒、毛巾、相機、手機、防曬用品、垃圾袋、口罩(防止下山時吸入火山灰塵)、耳塞和眼罩(幫助睡眠)、藥物及錢
注意事項:
- 切忌「彈丸登山」(即是通宵登山),出發前留意當地天氣,建議可參考這個有提供富士山天氣的網站。
- 富士山的登山季在每年7月初至9月初,期間的山屋經常爆滿,必須及早預訂或找local tour代辦。
- 離開五合目後,所有洗手間都需要繳付¥200 – ¥300的小費,要預備多一點¥100硬幣。
- 山屋沒有沖涼設備,只提供睡袋和床鋪。另外,還有提供有限的熱飲和食物。但越高的地方,價錢會越貴。
- 注意登山禮儀,切勿帶走石頭或採摘花草,不要自闢山路登山及必須保持環境清潔,要帶走垃圾。
- 如發現高山症狀如頭痛、食欲不振、嘔吐、全身無力、心跳加速、失眠及頭暈等,要停止活動及休息。如沒有改善,要立即下山離開高地及找人協助。
- 緊記步伐慢、深呼吸、多喝水是成功登山的要訣。

登山日期: 2018年9月3日
(撰文: 星行跡;攝影: 星行跡、Ben少、Alan、 孫仔)
在〈【外遊登山】沒法登上頂峰的富士山登山體驗 (上)〉中有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