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

【今集專訪】《以山會友#6》 越野雄心.航拍機搜救服務

《以山會友》第六集【極限挑戰.黃牛山】

【本集內容簡介】如果你喜歡行山,「越野雄心」這個名字你一定不會陌生。他們喜歡攀山越嶺,還喜歡向難度挑戰,發掘很多香港少人踏足的地方。近年航拍機的盛行,他們還成立了航拍機搜救服務,用自己的專長協助炒機的苦主尋回航拍機。當中有些案件還需要攀崖這些具危險性的工作,為了深入了解他們,我們一起參予了這次富挑戰性的搜救任務。

嘉賓: 《越野雄心》兼航拍機搜救服務成員留長師兄及Diaz (“大S”)

以山會友06-圖4 (reduced)

隨我行(“隨”):為何你會成立航拍機搜救服務?

Diaz (“大S”)︰ 其實在機緣巧合下,有一次我在崖邊我救回了自己的航拍機,那次我有拍下片段做記錄救航拍機的過程。大約半年後,有一位苦主聯絡我,告訴我他的航拍機掛在水塘旁邊的樹上,很有機會掉下水塘,便問我有沒有辦法幫忙拯救他的航拍機。他有看過我們救機的片段,原來有師兄告訴他這班人應該有能力幫忙救回航拍機。這些對我們不算是太困難的事情,只是他不懂如何進入水塘邊,也不懂如何爆林。我們則一向喜歡攀山,有這方面的知識,懂得攀樹,Abseiling (遊繩下降)之類的專長。事隔幾天,這個苦主同一個群組內的朋友,又有航拍機墮進大帽山的崖邊草叢裡面,他們不懂得如何做,又找上了我們幫忙,最後成功幫他救回航拍機。令我意會到市場上其實會否需要搜救機這類服務呢?而我們又有這種能力去幫忙,而且幫到人之餘自己又可以去玩,我們很喜歡去玩,覺得這是一種挑戰,像尋寶一樣。於是我們便嘗試設立一個專頁,怎料越來越多人需要這種服務。我才發覺原來在香港玩航拍機的人數是這樣誇張,而且炒機、掛樹的情況也真的不少,自此越做越多,引來了一些媒體的訪問。

以山會友06-圖7 (reduced)

隨:據你所知,外國有沒有類似的航拍機搜救服務?還是你們是第一個提供這種服務呢?

大S︰我並沒有特意去研究外國地方有沒有提供這種服務,不過我也看過有人幫過其他人救機,當中還涉及攀樹。在香港,我也看過有某些人會幫苦主攀樹救機,其實並不是只有我們懂得攀樹,即使是懂得爆林,熟悉攀山的人也有不少,但他們不一定會提供搜救的服務,我們偶然有閒暇,便盡量幫助別人。

目前團隊共有多少人?主要的成員是來自那個界別?

大S:主要有4-5人左右,大家有一齊行山,是山友來的。各人也有十多二十年經驗,他們也有各方面的專長,例如遊繩下降導師或教練,而且有牌照,是有資格教導他人的專家。還有些人負責攀樹,我們本身已經喜歡行山,已認識了多年。如果大家有一直留意我們群組(即「越野雄心」),也會知道我們的活動會比較「離地」。不容置疑,我們在行山或闖林是有一定的經驗和能力。

temp1在過百宗救機的個案中,通常有那類型的炒機或走機個案?

大S︰大致上有三種,第一是向後飛時,因看不到後方或左右方,未能辨別環境而撞山或撞樹,這是最常見的意外,佔約50%。其實我們亦指導過一些苦主,如果想向後飛、或進行環繞動作前,最好事前把航拍機上升,然後原地自轉一圈來觀看四周環境,用以識別周圍有沒有障礙物,待確認沒有障礙物後,才進行飛行。即使有障礙物也好,先評估障礙物的距離有多遠,確保安全才飛行。回看記錄,很多新手也是忽略了這個步驟。第二是回航時電量不足,通常玩拉距的用家最容易導致這類意外,有些用家會用智慧飛行,錯誤以為回航的電量足夠,但該飛行模式並未能預料遇上大風的情況,導致回起點時電量不足而墜機,這種個案大約佔30%。第三是斷電、或失聯的個案,這種個案較少見,約10%以下。

IMG_5969

有沒有甚麼建議可以給航拍玩家,譬如出發前的準備,可以減少炒機意外發生?是否不同機型也會有不同的建議?

大S︰針對機型的話,P字頭系列的抗風能力會較強,可應付6級風,絕對比小型的新推出航拍機系列較能抗風。小型機一般5級風左右也有機會吹反,或不夠電回航,即使啟動運動模式也未必夠力回航。主要是因為啟動運動模式後,耗電速度會比平時快,一直有用航拍的用家應該會留意得到。我的建議是,如果是新手的話,不要把航拍機飛得太遠,飛數百米距離左右其實已很足夠,先熟習航拍機為佳。如果是想觀察一下航拍機在大風情況下的表現,以及抗風能力,可以找一個大風的空地,飛三米左右應該已足夠觀察得到。或飛行約十米範圍也可,只要是一個自己可安全拾回航拍機的範圍內,便可進行類似的抗風測試。必須熟悉自己航拍機的性能和動力。

以山會友06-圖8 (reduced)

以山會友06-圖9 (reduced)隨:歷來的搜救過程中,那一次是令你們覺得最困難的?

大S:最困難應該是拯救自己航拍機那一次,那次需要由昂坪出發攜帶170M繩到鳳凰山山頂。那些裝備一共70公斤,由三個人去揹,並需要行走崎嶇山路走到擎天峽崖頂(即南巖棧道),然後設定好Anchor (勾),兩個人遊繩下降約140米左右。那次從早上九時到晚上七時,而且要在崖邊進行拯救,航拍機剛好在崖上一個企位,機體面積與那個企位差不多大。那次如果是在崖底爬上去,同樣有難度,因為那些石是鬆的,石頭有一定機會掉下來。那班兄弟喜歡玩游繩的,所以便決定游繩下去,因為香港很少有這種崖邊,達到30多層樓的高度,獅子山也沒有那種崖壁。

以山會友06-圖6 (reduced)隨:還有沒有一些難忘的搜救經歷可以分享一下?

留長:有一些最後找不到機的個案,算是比較難忘。(隨:苦主有表現失望嗎?) 苦主失望一定是有的,但其實我們也一樣失望,因為我們出動救機,便會很期待找得到。最難忘的一次是那天是炎熱天氣前往鶴咀,那個密林是密得很誇張,有很多很密的藤,而且是很粗的藤,那次需要爆林進入救機,倚賴GPS所識別位置入去,但最後找了很久也找不到。那一次回來後發現手臂觸碰到漆樹,導致整隻手臂發炎,這種經歷真是最慘痛而且最難忘。

隨:搜索不到航拍機的情況下也會收費嗎?

留長︰也會收取車馬費。

大S:那次收費也不夠支付醫藥費。也不是一個半個,有幾個兄弟也試過觸到漆樹後導致發炎。

隨:你們通常會否安排另一天再嘗試搜索航拍機嗎?

大S:視乎情況而定,例如空中失聯的個案我們也會再嘗試去找,這些情況航拍機是離地若干高度中斷訊號,未必能準確識別位置。但是如果有足夠的資料分析,航拍機落差位大概會在那裡,這樣我們才有機會找得到。

留長:有時真的是「鬼遮眼」,之前來了現場兩次也看不到航拍機,但有時繞了一圈便發現那部機了。

IMG_5963

隨:你們是否嘗試過晚上進行搜救航拍機?

大S:那些個案是相對較容易的,只要有強力照明裝備,便可以找得到。不過通常這類行動也是二人才出動的,這樣相對會較容易找到。

留長:在苦主著急的情況下,我們也會因應情況晚上出動。

以山會友06-圖10 (reduced)隨:你們曾經前往挪威惡魔之舌,可否分享一下為什麼會選擇前往這個地方?這裡有什麼特別之處?

大S︰ 我是因為看到留長師兄的相片,他比我早一年前往,我看完他分享的相片後覺得那個地方很棒,是行山者的勝地,所以我便構思前往那裡。

留長:我也是透過網上看到惡魔之舌的相片,然後便進一步搜索有關資料了解如何前往。看完資料後,我知道挪威有三大奇岩,惡魔之舌便是其中一個,是最精彩的一個。另一個則是奇蹟岩,那是一塊夾在兩塊大石中間的岩石,而且離地很高。第三個則是聖壇岩,那是一個垂直、平平方方而且很高的懸崖。三個奇岩全部都位於挪威,我於是便立刻搜索資料,尋找機票。剛巧那段時間航空公司提供優惠,四千多元便可以來回挪威,所以便立刻訂機票,前往三大奇岩,還逗留在挪威遊玩完畢後才回來。這裡不論風景,壯觀度及驚嚇度,也是超乎預期的,是一個絕對值得前往的地方,尤其是喜歡行山的人士。

大S:我也建議你們前往該地方,剛巧我也是看到優惠機票,於是毫不猶豫便訂機票,來回北歐挪威只是三千多元,在當地所花的錢也不算太多。我選擇了自駕遊,因為相對較為便宜。

留長:挪威消費本身是很高的,但如果可以適當地有4-6人一起去,並尋找適合的旅舍,甚至自己煮食,也可以玩得很經濟。

大S:我自己機票、酒店住宿、玩、買手信以及個人衣物,玩了11天,消費也只是HK$12000至HK$13000左右。而且我用餐並不是選擇最便宜的,記得有一天晚上是吃海鮮、生蠔和開紅酒,都不是一些便宜的食物。

以山會友06-圖11 (reduced)以山會友06-圖12 (reduced)

隨:可分享一下為何有這個構思在惡魔之舌進行極限運動嗎?

大S:之前我看過一位攀石好手已曾經試過在惡魔之舌進行類似的極限運動,那位好手很厲害,可以用一根手指做引體上升。看了他那段片後,覺得他很酷,然後我便構思這樣玩,因為我自己本身也有玩極限運動及街頭健身,於是便想嘗試一下。我們帶齊了裝備,和我同行那一位朋友對於繩索裝備是很熟悉的,所以我十分信任他。可是到達現場,那裡依然很厚雪,這是有點始料不及的。我穿著這對波鞋走上去時走得極為辛苦,我們需要揹著70公斤裝備,然後走雪地。我穿波鞋行走每前進一米、便倒後半米,體力和大腿的負荷很大,而且部分路段亦極為陡峭,還要走一共11公里的路,覺得非常辛苦。

留長:我前往惡魔之舌那次是9月,並沒有積雪,而且那幾天天氣也極好,十分幸運,因為挪威的氣候其實變化很大,尤其是9月通常會是雨季,正常情況9月會有20多天是下雨的,但我前往三大奇岩也是好天氣。

以山會友06-圖13 (reduced)

隨:你在惡魔之舌的極限運動前做了甚麼計劃?有助手幫忙嗎?

大S:有一人負責設置繩索,操控航拍機我交給了一位剛巧在現場的機手,因為他慣用了另一種操控模式,所以要事先設定好給他操控,然後一同前往取景位置。我自己先測試一下航拍機的速度,示範了一次後,再讓他操控一次,覺得沒問題後,我便走出惡魔之舌,然後他便幫我拍攝。(隨:你本身不認識那位機手的嗎?) 大S:不認識的,不過看到他自己也有玩航拍,便放手讓他幫忙拍攝。那次前一晚是在山上紥營,零下幾度,也十分大風,當時約有4-5人在紮營,也是航拍機手。到第二天,我上了惡魔之舌,其中一人跟了上來,我便著他幫我用航拍機拍攝。然後他看了片段後,覺得很壯觀,我便問他:「你也要玩引體上升嗎?」他考慮了一會兒才決定玩,不過他並不是全身懸空,只是半身。他之後看見自己運動的相片,也十分滿意。我本身很喜歡自駕遊,並周圍與其他人交流,認識多一點,那便可玩更多一點不同的東西。

隨:不久將來還會想前往甚麼地方挑戰?例如香港還有沒有地方想前往挑戰一下?

留長:其實香港幾乎所有地方也玩遍了,因此也傾向選擇外遊,逗留在香港的時間或許會較少。(隨:外國有沒有想去的地方?) 暫時沒有特定目標,主要是有山野,像挪威這一類,這些都會是優先想去的地方。(隨:會考慮登雪山嗎?) 留長:這種活動我不能應付,因為有高山症,最多只能登上約3000米高的山。 大S:有一次留長上高山很辛苦,記得十年前,我們上沙巴的神山,那裡4000多米高,他在那裡嘔吐不止,下降3000多米情況也沒有改善。 留長:我自己上高山,如果要不斷在高山運動,一定會出現高山症,如果只是逗留2-3小時還可以,因此高山並不是我的目標地方,挪威這種千多米高的我才能前往。(隨:Diaz,你剛挑戰完惡魔之舌,還有沒有想去的地方?) 大S:那要看看有沒有好玩的,其實惡魔之舌也說不上是挑戰的,純粹想拍攝一下風景。那次也有想過前往聖壇岩那裡做人旗,事前已經做過資料搜集,已了解了那個位置可以裝勾,也帶備了所有裝備,可是玩完惡魔之舌後,下山之後身體已十分疲憊,我們兩天共用了15小時行走,而且還要揹著70公斤的裝備,然後再往聖壇岩,雖然並不是太遠,但那時的確很疲倦,於是便放棄了這個行動。不過也會再看看將來有沒有機會再去這類地方,事前做資料搜集,以及帶齊所有裝備去玩。說起做人旗,其實我在獅子山獅頭位置已做過一次。

IMG_5982

隨:能否透露一下,《越野雄心》在不久將來有甚麼動向?以及會否安排一些公開的活動?

大S︰動向方面,我們暫時未有明確的計劃。至於公開活動,我們一直也有的,在我們網站的討論區一直也有辦一些公開活動,可以留意一下。

隨:記得你們於去年也有大帽山清潔郊野活動,不久將來還會有類似的活動嗎?

留長:其實一直也有安排的,大概每個月一次左右,但規模不算太大,亦不會大肆宣傳。 (隨:我也記得有些清潔活動是在比較困難的地方進行,例如去石澗清潔。) 大S:對,但這種我們不會邀請大批人士參加,通常只會隊內人士參與,因為這種活動有危險,未必人人應付到,那就不適宜叫其他人去。要同時行澗,清潔以及把垃圾揹住有走,這並非人人能應付到。 留長:現在坊間已有很多團體自發地執垃圾,現在的風氣比之前較好,所以我們也減少了做大型宣傳來召集大批人士來執垃圾,各自有自己的小隊來執垃圾其實已不錯。 大S:那一次純粹是發起了活動,令更多山友意識到要保持山野清潔,令更多人願意自發性去執垃圾。

+++專訪後感+++

這次跟《越野雄心》的兩位師兄做訪問與過往的很不同。除了訪問以外,我們還有機會跟隨他們去進行搜救航拍機的任務,過程雖不算上十分艱辛,但可以親身見識到他們如何透過蛛絲馬跡去縮窄搜索範圍,又會在途中分享他們的行山經驗,我們真的獲益不少。此外,他們亦不吝分享「堅離地」的極限運動點滴,原來成功背後的準備功夫殊不簡單,這也大大豐富了我對有關方面的知識。有時我們要面對一些遠超了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即使過程很艱辛,但能夠跟別人分享當中的經歷和喜悅,也實屬可喜。【孫仔 (Terry)】

(上面部份相片由《越野雄心》及《航拍機搜救服務》提供)

如果大家觀看完第六集,有興趣訂閱《風火山林月刊》,可以透過《風火山林》網站訂閱。

本集製作人員名單

旁白: Admond Yau
主持: Admond Yau|Terry Sun
錄影及收音: Admond Yau|Terry Sun
攝影: Admond Yau
航拍攝影: Terry Sun
後期製作: Admond Yau
節目監製: Admond Yau

*** 特別鳴謝以下單位 ***

嘉賓: 留長 (《越野雄心》創辦人及航拍機搜救服務成員)
嘉賓: 大S (“Diaz”)  (《越野雄心》及航拍機搜救服務成員)
嘉賓: 華生 (“Watson”) (《風火山林》行山隊)
嘉賓: 何Sir (《風火山林》行山隊)
嘉賓: Joey (《風火山林》行山隊)
嘉賓: 阿Sin (“Sindorei”) (《風火山林》行山隊)
嘉賓: Irene (《風火山林》行山隊)

在〈【今集專訪】《以山會友#6》 越野雄心.航拍機搜救服務〉中有 1 則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