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推介, 遊記, 尋古攻略

【尋古攻略】#03 漫步風水林 尋找香港仔水塘古蹟

上一次完成了行走大潭水塘和黃泥涌水塘的古蹟路線,我們決定改日繼續尋找香港島另外兩個水塘的古蹟,一個是香港仔水塘,另一個則是薄扶林水塘。今次我們會以南風道為起點,除了因為位置上可以與黃泥涌水塘同遊外,另一個原因是我們想去位於南風道的風水林。香港的風水林歷史悠久,正好適合在這個專題【尋古攻略】分享給大家認識一下。

第一站︰ 《Water Save Dream》壁畫 – 水務署香港區大樓

如果要去南風道,一般情況只有兩架巴士去到,一架是由銅鑼灣邊寧頓街開出的76號循環線巴士,另外一架是由北角碼頭開出的41A巴士。筆者家住鰂魚涌,當然是選擇步行至北角乘坐41A比較方便。前往乘車途中會經過水務署的香港區大樓,發現大樓外牆全部都是水塘的壁畫。原來這些壁畫是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20周年,是水務署與香港藝術中心合作所舉辦壁畫粉飾活動《Water Save Dream》的作品。壁畫作品揉合了傳統山水畫風格與現代元素,描繪了本港的水塘和其他具地標性的水務設施。我們從壁畫作品中還發現到不少的水務古蹟,出發前先來這裡參觀也是不錯的選擇。 (參考資料︰ 《Water Save Dream》網站》)

第二站︰ 香港島僅存的風水林 – 南風道林地

之後,我們在北乘坐41A巴士在南風道的深水灣道站下車,車站的對面便是金夫人馳馬徑的入口,南風道林地的風水林正是位於南風道至金夫人馳馬徑一帶,大家可經由金夫人馳馬徑或隔鄰的引水道進入林地參觀。林地佔地8公頃,於1993年已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地點,是香港僅存唯一的一個風水林。在漁護署的調查紀錄中,南風道風水林是全港116個風水林中記錄得到植物的物種最多的一個,其中包括刺果紫玉盤、柳葉茶等較罕有植物。

香港島僅存的風水林
香港島僅存的風水林

風水林的形成是因為以前一些鄉村的村民篤信風水,相信村後的樹林會影響鄉村風水,所以不會隨便砍伐樹木。因此,香港很多鄉村位置仍保留著茂密的原生樹林,形成了具豐富生態價值的「風水林」格局。「風水林」的誕生正好展示了人與大自然的融和,亦同時警惕著我們,讓我們去反思應否因為現代城市的發展而往往犧牲如此珍貴的大自然資源。

第三站︰大成紙廠的私人水塘 – 香港下水塘

離開南風道林地,繼續沿引水道走,很快便可以走到香港仔水塘。這時候,筆者跟朋友決定先在香港仔自然教育徑覓隱蔽山徑登上班納山欣賞水塘全貌。如果大家只想遊覽水塘古跡,班納山這一段可以略過,然後繼續沿自然教育徑可前往上水塘或下水塘。我們走到下水塘,水塘的前身原是大成紙廠的私人水塘,早於1890年興建。後來,因為政府為了解決港島西區食水問題購買了,並將其改良及重建,工程於1932年竣工。 在這裡可以找到幾項古蹟,其中下水塘的水壩於2009年被列為法定古蹟,另外還有水掣房、泵房及化學原料廠及通風口等分別被評級為二級或三級歷史建築物。

(按下圖有更詳細水務文物的描述)

第四站︰重現英式建築風格 – 香港上水塘

參觀完下水塘,可以經由湖畔徑去上水塘。水壩通道的孔拱設計與大潭篤水塘較為相似,而香港仔水塘的水壩底部則建有一條石橋連接。石橋的橋身成平圓拱形,由花崗石墩升起,兩旁均有古典式扶欄。之前看過了黃泥涌水塘和下水塘較為平實的建築設計,香港上水塘的建築設計可謂重現了英式古典韻味,為上水塘增色不少。

(按下圖有更詳細水務文物的描述)

參觀完香港仔上水塘,便可以經由引水道或港島徑向薄扶林水塘出發。不過,香港仔水塘其實還有一些附屬的水務歷史建築物,仍然保留在現時的香港大學校園內,讓筆者留在下篇繼續和大家發掘出來。

(參考資料︰水務署設立的資訊牌及香港植物標本室網站)

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所有水塘的文物古蹟及被評級的歷史建築物的位置及資訊,可以參考水務文物及歷史建築物列表 (整理中,稍後提供)

注意事項

  • 如果只想遊覽上述一段路線,詳細資料可參考「南風道林地|班納山」介紹。
  • 香港仔水塘部分建築已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切勿塗鴉及攀爬。
  • 香港仔水塘一帶常有野豬出沒,切勿餵飼野豬,並應保持鎮定,切勿主動走近及干擾牠們。

可參考的分段路線簡介︰

下一篇︰《【尋古攻略】 #04 最古老的薄扶林水塘》

在〈【尋古攻略】#03 漫步風水林 尋找香港仔水塘古蹟〉中有 2 則留言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