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分享第二篇山野航拍心得,我們試試離開香港,走到台灣,說說在台灣合歡山航拍的一些困難和拍攝心得。首先,來台灣進行航拍一定要了解當地的規則,亦可以先看看相關的空拍禁飛區地圖 (台灣人會把「航拍」會寫作及讀作「空拍」)。我們建議出發前先了解一下,下面是幾個實用的網站可供大家參考:
雖然台灣還沒有專門監管航拍機相關的法律,但每個地方都會有一些對航拍機的規限。譬如今次我們要到訪的合歡山為例,便要事先向所屬的太魯閣國家公園申請空拍許可。申請表只要填上姓名、聯絡方式、航拍機型號、拍攝日期、拍攝內容及說明(網上申請須附加圖片說明)等資料,然後提交便可,申請大約在提交後5-10個工作天內便會收到結果。目前申請可透過郵遞或網上提交兩種方式進行,任何方式均必須提供台灣通訊地址,以便寄回有關申請批准的証明文件。如未能提供台灣地址,也可以填寫入住民宿的地址,然後與民宿的負責人協調,於入住民宿時領取文件。 若果大家有來自台灣的朋友,不妨填寫他們的地址,以便及早收到批准文件。收到正本批准文件後,必須確保正式進行空拍時攜同有關文件,以便當地查問時出示。
詳細申請資料,可以參考下面網站︰

終於把一大堆出發去台灣航拍必須要知道的事情說清楚,現在真正跟大家談談拍攝合歡山的心得。我們今次選擇拍攝的對象是台灣人說,來台灣合歡山不可不去爬的「合歡山東峰」,東峰高度有3,421米,山勢高聳秀麗,被列為百岳九峨之一 (詳情可以參考我們寫的簡介和遊記)。
今次除了要了解這座山的特色以外,還要注意航拍機的高山症。沒錯,航拍機在高山空氣稀薄的環境,跟人一樣也會出現動力減慢的情況。現在,我們便列低以下幾個在高山或高地進行航拍前,航拍機會出現的症狀或應該注意的地方讓大家了解一下︰
- 在高海拔的地方,由於溫度較低,航拍機的電池預熱時間一般會比正常環境時較長
- 由於空氣稀薄,航拍機的動力會較差,相同的飛行距離,使用的耗電量亦會比平時多
- 航拍機的動力較差的情況下,切勿務求加速飛行,把搖控桿拉盡,因為這樣會出現「飛行動力飽和」的狀況,影響飛行安全
- 高地或高山地方一般會較大風,大風亦是航拍機的殺手之一,所以出發前一定要查清楚當天風力和風向
了解清楚在高山拍攝的狀況後,就像上一次航拍心得《蚺蛇尖特別尖》提及過,首要是先認識合歡東峰的特色。東峰的特色包括山上已廢棄的纜車站遺址、長長的登山梯級步道、連接附近一帶山峰的公路及秀麗的山脈景色。由於航拍機的高山症,所有飛行動作只能夠以較慢和柔和的動態捕捉去進行拍攝,以下是我們的小小提議。
(1) 拍攝廢棄的纜車站遺址

由於纜車站遺址範圍不擴,我們建議可以橢圓的飛行軌跡及上升動作對著纜車站遺址拍攝,如以逆時針方向拍攝,即是把右桿拉右,同時把左杆拉向11點鐘方向拉 。如果純熟的朋友,還可以微微把鏡頭往下拉,這樣便可以把纜車站遺址拍得更富立體感。
了解如何做到圍繞著興趣點以橢圓的飛行軌跡拍攝,可以參考Zino製作的教學視頻《飛攝者|航拍教室 #2》:
(2) 拍攝登山步道和公路

東峰的登山步道是一條很長又斜的木製梯級,從高空去望,十分顯眼。同樣,在高空去看合歡山一帶狀如羊腸灣灣曲曲的公路,亦是一個不錯的拍攝題材。簡單的在高空,把鏡頭垂直向下或運用Zino在《飛 ‧ 攝者#1》教學中置頂鏡頭技巧已經可以拍出不錯的效果。當然如果當時有人正從梯級登山或有汽車行走公路,畫面一定更豐富。
(3) 拍攝東峰及其周邊秀麗悅目的風景

這個最簡單,因為如此壯麗的風景,航拍機只要做簡單的橫移同時上升的動作,或者重覆上面(1)和(2)的動作,不難把合歡東峰拍得好。除此之外,合歡山很大機會看到雲海,這些變化萬千的景色好難用航拍機去做長時間的捕捉,所以如果有另外一部相機拍攝雲海的縮時片段,影片便會更加精彩。

航拍小貼士︰ 在高海拔地方進行航拍時,由於空氣稀薄,航拍機的動力較慢,所以不要飛太遠,建議電量低於35%時應該準備回航。
(攝影: 孫仔、星行跡 ; 撰文: 星行跡、孫仔(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