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台灣人說過來合歡山,一定要爬合歡東峰,所以我們的下一站,便是挑戰今次旅程中第二座台灣百岳 — 「合歡東峰」。
從石門山登山口去松雪樓大約需要10分鐘多步程,途中會先經過遊客中心,只要從遊客中心的左邊公路往下走便是松雪樓,松雪樓後方便是東峰的登山口,很容易找到。
東峰的登山步道全長約1公里,但要由松雪樓攀登約三百公尺的梯級才走到東峰山頂,所以我們要背著那麼多裝備爬東峰絕不輕鬆。點算一下裝備,我個背囊有一部單反相機、一部無反、兩支鏡頭、一支腳架、錄音器材、電芯、水和乾糧等等差不多有8-9K重,而孫仔比我還厲害,一部P4航拍機、搖控連火星人、4舊電池、平板電腦、水和乾糧應該有接近10K重量。爬這一段東峰梯級,好明顯我跟孫仔大落後了,而且有輕微頭痛的跡象,我們每10步就想停下來休息一下。





走走停停,好不輕鬆的終於走到廢棄的滑雪登山纜車站,還以為已經差不多到達山頂,誰不知翻查地圖一看,原來還有不少的梯級路要走。


先說說這個登山纜車站,在1980年代建成的。當時是為了於用來接送遊客來全台灣唯一雪場滑雪用的,但由於長期受天然災害而損壞,只是短短五年間便因其結構危險需要停用。如今遺留下來的纜車站遺跡,正好是警惕著我們,別要為了提高我們的生活質素,而妄顧了對大自然造成不能磨滅的破壞。



過了纜車站,再多走幾段梯級,很快便來到一個比較大的觀景平台。由於這個平台很適合放航拍機,所以我們決定在這裡御下裝備休息和進行拍攝,然後才繼續登頂行程。





過了觀景平台後的路便是山泥路,但走來比梯級輕鬆,大約5分鐘左右便可以走到東峰的山頂。


東峰高3,421米高,僅低於合歡北峰1米,是合歡群峰第二高的山峰。從這裡可以眺望奇萊山、南湖大山、合歡群峰等連綿山脈的景色,而東峰山勢高聳秀麗,被列為百岳九峨之一。


欣賞完東峰壯麗的景色後,我們便要原路回去松雪樓。爬完東峰,大家都覺得有點疲累,我們討論過是否繼續爬主峰,最後決定先走到武嶺再作決定。在松雪樓休息一會,我們便收拾行裝上路,但要由松雪樓去武嶺還得要走約45分鐘的上坡車路。走路途中,頭越來越痛,而且很明顯不是我平時不夠精神的那種頭痛,所以我還是停步下來,吃了兩粒藥才繼續出發去武嶺。



沿公路走到武嶺的停車場,感覺像鬆了一口氣一樣。我們四周觀察看看有沒有可以抄路登上主峰的山徑,雖然發現了部分略為陡峭的小徑登山,但考慮到明天還要去奧萬大和爬九九峰的行程,而且除了我之外,其他成員也有輕微的頭痛跡象,所以我們最終決定不爬相對較易走的合歡主峰。




由於民宿上山也要1小時左右,所以我們決定自行步行至主峰登山口,聯絡民宿司機到主峰的登山口接我們回去清境吃午飯。由武嶺停車場到主峰登山口是下坡的路,相當易走,而且沿途風景也不錯。我們到了登山口,由於還有很多時間,我又忍不住自己嘗試走一段主峰的步道,順道影幾張相交一下功課吧。






接送我們的原來是黃慶果園民宿的主人,他介紹我們去賓拉登大哥的餐館試試他馳名的雲南菜式。我們點了一個火鍋套餐,有肉、有魚、有菜,味道也非常不錯。吃個飽,我們便回去民宿洗澡休息。


在民宿Hea了一段間,差不多晚上6點半便去我們旅編Cman介紹的「好雞婆土雞城」吃晚飯,就這樣完成了我們今天由朝到晚,先苦而後甜,非常充實滿足的一天旅程。
遠足日期: 2017年10月
後感︰
起初還以為合歡山不難走,但原來要負重登上3000多米高的山峰一點也輕鬆。攀東峰的好漢坡的確要命(“好漢坡”是台灣人對天梯的叫法),每走一步都甚為艱難。筆者走到纜車遺址時,雙腿已經發抖,亦有輕微頭痛跡象,最後一段只能靠意志完成。猶幸登上東峰山頂後,環顧四周的秀麗景色可暫作為止痛劑。今趟合歡山之旅,筆者登上了人生的最高峰,但這只能說是一種自我的突破而不是征服,因為高山既美又使人敬畏,高山面前,人應學懂更加謙卑。
(撰文、攝影: 星行跡)
- 在高地或高山地方時,沒有光照的地方會較為清涼,必須帶備足夠的御寒衣物上山。
- 如出現高山反應如頭痛、噁心、全身無力或頭暈等症狀時,應立即下山及尋求協助,不宜勉強登山。
- 已廢棄滑雪纜車站遺址潛在倒塌危險,車站前竪立了警告牌,切勿嘗試進入該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