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會友》第三集【疾走山林 ‧ 鳳凰山】
【本集內容簡介】究竟舉辦一場越野跑賽事會遇到什麼困難?又怎樣可以加插環保元素在賽事當中呢? 我們會帶大家走到越野跑賽事的現場,找來賽事的總監Paul Sir及環保組織的義工為我們一一解答。
隨我行 (“隨”): Paul Sir,據我所知你每年也會舉辦四次越野跑比賽,你在舉辦越野跑比賽時有沒有遇到甚麼困難?為何會大力推廣這類型賽事?
Paul Sir (“Paul”): 舉辦一個賽事的確實有不少困難,外人眼中可能覺得很容易。在參賽者角度來說,可能認為報了名便參加,就是這麼簡單,但我們在背後其實做了很多事情。首先,我們要向很多政府部門提出申請,而我們的路線很多時候會經過一些村民的地方,必需和民政署協調,並通知村長他們一聲,因為始終也是用了別人的地方。
為什麼會如此大力推廣越野跑運動呢,因為我認為香港有很多山而且景色很美。香港的越野跑參賽人數是全亞洲第三,試想想在香港這麼一個細小的地方,人也不算多,但也吸引到這麼多人參加越野跑,當然值得大力推廣。
隨: 你舉辦的越野跑比賽也有很多外國人參與,你覺得外國與香港的越野跑賽事有甚麼不同?香港的越野跑賽事有甚麼特色?
P: 外國的山可能會有雪景,而香港則沒有,沒有雪白的景色可以看。在香港,如果你看鳳凰山或大東山,這一帶的山,還有狗牙嶺,看起來很險要,也很優美,我覺得不會輸給外國的景色。
隨: 我知道你非常注重選手參加越野跑時應有的禮儀,在這裡有沒有一些應該注重的禮儀可以提示給大家? (第四集內容)
P: 要注意的禮儀其實有很多,例如“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這是最基本的,沒理由留下垃圾影響這片美麗的山野。除此之外,或許有很多越野跑人士會覺得自己跑得很快,比行山人士快很多,越野跑人士在行山人士旁邊跑過時,或許沒有叫對方借過讓路,這會不太禮貌。其實越野跑人士在郊野公園也是一分子,除了他們有很多人也會參與郊野公園,例如行山人士,有些則會攜同小寵物,或一些專門研究樹木、植物的人士,有很多不同的人使用郊野公園。越野跑選手應要注意一點禮貌,例如想越過時和對方說聲“唔該借借”,待對方讓出空位後,才越過對方,越過後再向對方說聲“多謝”,“Thank you”之類。
隨: 今次你也在比賽引入了一些環保元素,例如賽會已停止了提供即棄杯。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環保元素在賽事中引入?
P: 相信你會看到,今年的賽事提供汽水時,我們再不使用鋁罐。今年已使用了玻璃樽的汽水,盡量把排廢做到零,雖然目前也有部分廢物,但也會盡力做到最好。我相信提供支裝汽水,我們在香港也是數一數二最早採用的一個。
隨: 你歷來舉辦了多屆越野跑賽事,有沒有甚麼經歷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P: 如果真的要分享,我相信可以出一本書了。甜酸苦辣,甚麼滋味也有,開心或不開心的經歷也有,我也很少和別人分享,盡量也是讓別人看到開心的一面。我想,其他人來參加我舉辦的越野跑,也是為了開心。辛酸的事可以私下跟你們講,至於開心的事,就是試過有些選手在完成賽事後,走來跟我說聲多謝,說我的賽事辦得很好,這些都是令我最滿足、最開心的。至於不好的事情,就別說了。
隨我行 (“隨”): 可否分享一下你義工的工作?
環保組織義工Walkman (“W”):我們是「綠惜地球」,今天是幫助一個跑山的比賽進行回收。因為跑山賽一般會製造很多垃圾,我們希望從山賽開始,或者由我們「綠惜地球」開始,呼籲參加者或大會把可以回收的物資回收,便可以減少垃圾送往堆填區。面前這個桶是用來回收膠樽和鋁罐,我們亦看見大會用了一些可回收的玻璃樽,可以退還給可樂公司,這樣做非常好。
隨: 你覺得這場賽事有沒有做到環保效益?
W:其實也是可以的,始終這個比賽不算製造了很多垃圾,大會提供了水機,而參賽者也會帶備樽及水袋。我們看到的情況也很好,飲品是喝完了才退回容器,整體不錯。
隨: 可否分享一下你們今天做義工的感受?
大會義工(“義”):非常興奮,我相信整輩子也沒試過開那麼多支可樂樽,聽說今天有超過800人參賽,八折應該也超過640支了。
隨: 有甚麼推動你今天來做義工?
義:其實我是跟跑會來做義工的,我本身也會行山、跑步,這項比賽則不會參加,但也想過來幫忙一下,幫助一下其他參賽者。
隨: 覺得在今天的酷熱天氣下,參賽者表現如何?
義:非常厲害,今天其實是一個很焗和陽光很猛的日子,他們只花了很短時間便越過了大東山和鳯凰山兩座山,他們很厲害。
隨我行 (“隨”): 可以分享一下你的得獎感受嗎? (第四集內容)
參賽者A (“A”):今次我是第一次參加這項賽事,真的跑得很辛苦,天氣太熱了。最初還可以的,但到要上鳳凰山的時候就真的很辛苦,一步一步的上鳳凰山頂,真的很辛苦。
隨: 比賽前用了多少時間準備,以及有甚麼準備功夫? (第四集內容)
A:沒有特別的準備,因為我之前已有跑山,這次沒有特別準備,使之前會走過這條比賽的行山路線。
隨: 那你覺得這種天氣進行比賽是否特別辛苦? (第四集內容)
A: 真的很辛苦,因為天氣真的十分悶熱。
隨: 可以分享一下你今次得獎感受嗎? (第四集內容)
參賽者B (“B”): 之前真的沒有想過得到獎項,但過程中很辛苦。到了第二段鳯凰那一段,真的熬不住,也停下了走路,走十步、停五秒、然後再走十步來堅持。第一段則反而覺得頗輕鬆,打算留力應付第二段,但沒想過太陽如此猛烈。
隨: 那你覺得今次義工們幫到忙嗎?(第四集內容)
B: 很不錯,沿途也有義工指示路線,去到checkpoint也有幫忙倒水,提供食物之類,很不錯。
隨: 今天的天氣對跑手來說辛苦嗎?(第四集內容)
B: 是特別辛苦的,因為我覺得開賽時間早上九點有點遲,導致11-12點左右到山頂的時候就會很辛苦。
+++專訪感受+++
《Paul Sir專訪後感》
經過今次訪問後,我更加感受得到Paul Sir對越野跑和香港的山野風景的熱愛。我特別認同他所提及的越野跑應有的禮儀,其實套用在我們行山和玩航拍機的情況一樣,我們應該要學懂互相尊重,一起保護和享用這片美麗的郊野環境。【星行跡 (Admond)】
《義工及參賽者專訪》
很佩服義工們和參賽者們能夠在如此酷熱的天氣下完成工作和賽事,讓整個賽事得以順利完成。其實要在一場越野跑賽事中實行環保,義工們需要在賽事過程中呼籲參賽者遵從指引回收廢物,並非一件簡單的事情來。雖然困難重重,但環保信念無論如何也值得堅持,我相信只要每人做多一步去減少製造廢物,才可以改善我們的大自然環境。【星行跡 (Admond)】
本集製作人員名單及鳴謝單位
旁白: Witman Lee
訪問Alice主持: Manyi Kong
訪問Paul Sir主持: Terry Sun
訪問參賽者及義工主持: Terry Sun | Admond Yau
錄影及收音: Admond Yau
攝影: Admond Yau
航拍攝影: Terry Sun
後期製作: Admond Yau
節目監製: Admond Yau
*** 特別鳴謝以下單位 ***
賽事大會: 《迷你四徑》
嘉賓: Alice Wong(《相約。素遊 Vegouting》創辦人)
嘉賓: 王永育先生 (“Paul Sir”) (越野跑賽事總監)
受訪者: 義工Walkman及大會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