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隨行遊記】溯澗入門 輕鬆遊全港最大壺穴區「石板潭」

香港夏季多雨,如果你想行澗消消暑但又怕危險,不妨試試走到位於新界北南涌屏嘉石澗內的「石板潭」(又名嘉龍潭)初嘗溯澗賞瀑滋味。

石板潭是全香港最大的壺穴區,因長期被上游湍急的河水沖刷形成了一個個奇異獨特及大小不一的壺穴。現時,卻因中游築起了堤壩集水及分流,令下游石板潭等地區水量減少,即使雨後前往亦不會太過危險。

由粉嶺站乘坐54K小巴前往,在南涌天后宮下車,經南涌路前往。經過南涌鄭屋、羅屋的漁塘和濕地,純樸優美的環境已令人心曠神怡。

南涌路旁邊的牽牛花及一隻橙黃色蜻蜓,經翻查過資料後,確定為黃翅蜻。

img_8837

img_8846

在南涌路盡頭會見到屏南石澗的水壩,然後轉左山路,這裡豎立了一個衛奕信徑紀念碑,這裡便是衛奕信徑的終點。

img_8847

繼續沿衛奕信徑上山,經郊野公園管理中心左側的山徑走,會見到一個公廁。在公廁對面樹林中掛有前往石板潭及嘉龍潭的清晰入口指示牌。

img_8848

沿指示牌方各下走一段很短的山泥路便會見到屏嘉石澗,然後從左邊山路落澗。經一塊一塊大石板下走,只需數分鐘便會找到石板潭的所在位置。

奇異獨特的五連壺穴呈現眼前,壺穴有些是相連的,有些則可容納半個人的身高,各有其色。

碧澄澄的清潭在陽光照射下更為奪目。

遺憾的是當天的水量不多,沒有水流如絲般穿梭各壺穴的景象。

有山友帶小朋友來,在潭中嬉水。

欣賞完石板潭可以選擇由石澗下降至南涌或鹿頸林屋離開。另外,大家亦可以選擇原路回去衛奕信徑上山,在橋山橋欣賞屏嘉石澗的景色。

橋山橋是為紀念橋山學校而命名,旁邊的石碑闡述了屏嘉石澗的故事。

過了橋山橋,經水泥山路上走會走到橫七古道的分岔路口,然後向著尤德亭方向走,在尤德亭可俯瞰南涌及鹿頸一帶的景色。

在尤德亭休息一會,然後接回橫七古道往鹿頸離開。

後感︰

筆者一直推崇輕鬆享受山林之樂,安全至上為主。皆因近年大多行山意外多與行澗有關,心裡恐懼未能克服。筆者行澗經驗可謂寥寥可數,只有雙鹿石澗的四疊潭及萬丈布的水澇漕較為深刻。希望日後有機會克服恐懼,多點介紹行山澗之樂。

(文、攝: 星行跡)

遠足日期︰2016年9月

隨行資訊 pin-blue

路線︰南涌 ⇒ 石板潭 ⇒ 尤德亭 ⇒ 鹿頸 (地圖藍色路線)
難度︰4/10 beginnertag
全長︰約5公里
需時︰1小時50分鐘*
補給點︰南涌及鹿頸士多
來往南涌及鹿頸交通︰於粉嶺港鐵站乘坐56K小巴於南涌下車 (回程於鹿頸總站上車)
詳細介紹: nent-013

(*所需時間不計算休息及拍照所用的時間)

注意事項︰

  • 部分路段需要在石澗上行走,不宜大雨後前往。
  • 小心南涌河及鹿頸林屋一帶的狗隻。
  • 專線小巴56K來往鹿頸粉嶺是唯一可供選擇的公共交通工具,假日乘搭人數會較多,候車需時,建議預早安排回程時間。
隨行者投稿

歡迎各位隨行者以文字、相片或影片,跟大家分享有關香港郊遊、遠足、攝影、航拍或露營的心得、遊記、趣事及路程規劃等等。

投稿方法:請把閣下的聯絡方法(姓名及電郵地址)、文字、相片檔案或影片(請提供影片存放連結,如youtube)電郵至follow2015atw@gmail.com

#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FolloMe隨我行網誌管理員則保留最終刊登及修改之權利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