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集接受《以山會友》專訪的是「TrailLight 瞳行」(“瞳行”)的兩位創辦人Rebecca和Matthew,他們夫婦二人近年成立了「瞳行」,安排健視人士與視障人士以一對一配對的模式,透過行山和導賞活動讓參加者互相認識和學習。

「瞳行」的活動分為早上和下午兩個部分,早上我們會先跟隨他們進行一個口述影像描述和領路法的基礎訓練,為下午與視障朋友一齊行山作好準備。其中一項領路訓練,需要我們二人一組,然後其中一位蒙上雙眼帶領另一位拍擋完成一條簡單的路線。我首先蒙上雙眼,由負責領路的拍擋描述身邊的環境,然後嘗試靠著聆聽接收指示去完成路線。雖然這條訓練路線是一條自己很熟識的路,但我仍然會十分小心地去行。每一步我都會嘗試伸手探足去感應前面的路,因為很害怕撞到障礙物而跌倒。之後我們互換了角色,當自己變成領路員要去描述一件很常見的事物時,便會覺得難以言喻,也會擔心自己形容得不夠清晰而令到同行的拍擋受傷。

兩位創辦人跟我說我們會感到害怕的原因是因為平時我們過份倚賴了視覺,忽略了用其他感官如嗅覺、味覺和聽覺去認識我們身邊的事物。Rebecca是一位跑山愛好者,她告訴我以前跑山只會專注在速度、時間和爬升高度等事情上,但因為她三年前曾經有過一次很嚴重的傷患而令自己無法輕鬆走路和做運動,她才明白到不論是殘障人士或身體有缺陷的人都應該有平等的權利去享用大自然。相反,Matthew比較喜歡在山上尋幽探秘,時常會提醒Rebecca要懂得放慢步伐,多留意周邊事物的文化和歷史。因此,二人經常會因為這些事而引起衝突,但Rebecca會在事後反思,然後漸漸學會放慢步伐和嘗試多用其他感官去感受大自然。
Rebecca︰「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都有相同的權利去享用大自然」

二人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認識了一些視障朋友,了解到有些視障朋友很渴望接觸大自然的想法。因此,他們便開始構思行程,希望帶領視障人士去行山,實踐視障朋友的願望。在活動過程中,他們會描述沿途所見的事物,發覺原來自己平時忽略了很多東西,例如樹木的不同質地,或樹葉的不同大小及顏色等等。帶了幾次活動後,他們發現健視人士的獲益比起視障朋友還要多。久而久之,他們便決定創辦「瞳行」,並安排健視與視障人士配對。他們非常強調兩者並非「義工」和「受助者」的關係,彼此都是平等,希望參加者透過活動互相幫助,大家都能夠在活動中有所得著。
來到下午的行山活動,大家互相介紹完後便由南豐新邨出發前往位於柏架山的鰂魚涌樹木研習徑。與我配對的視障朋友是Peter,他自小便雙目失明。雖然如此,Peter的性格非常樂觀,而且十分健談,透過大家的對話很快便把有點緊張的我融入活動當中。

由於我自小已經住在鰂魚涌,所以這條樹木研習徑已經走到滾瓜爛熟。當我和Peter一起放慢步伐去細味的時候,才發現這條山徑原來有很多珍貴的植物,譬如有三椏苦、山油柑、錫葉藤等等,有時還會聽到斑鳩發出有趣的「咕咕」聲,只是自己一直忽略了這些細節。Rebecca跟我說因為香港的都市人都很繁忙,早上埋頭苦幹工作,放工後又要拿電話玩,因而錯過了很多身邊新奇的事物。Matthew補充說我們要幻想自己是一個孩子,孩子最初接觸新事物時會運用嗅覺和味覺,但長大後,卻漸漸把這種本能連同應有的好奇心都放低了。
Matthew︰「我希望透過「瞳行」喚醒都市人應有的好奇心」

我帶Peter來到鰂魚涌的戰時爐灶遺址,嘗時描述遺址的範圍和每組爐灶的大小。我捉著他的手去觸摸爐灶,然後帶他走了一圈,我邊行邊嘗試講解爐灶的歷史給他知道,好讓他容易了解整個爐灶遺址的由來和規模。除此之外,Matthew亦有沿途講解山徑旁發現的有趣植物。他告訴我「瞳行」的活動跟他帶領的「山城縱走」行山隊很不同,因為山隊活動是探索山野歷史寶藏為主,反而「瞳行」會較著重認識沿途的植物和背後的故事。Rebecca說他們每次活動前都會做很多準備功夫,譬如會試走一次路線,看看是否適合進行一對一模式的行山活動。另外,他們希望「瞳行」的導賞活動更趨多元化,除了歷史的導賞外,還希望有更豐富的植物導賞,所以他們在工餘時間會去上有關植物的課堂來充實自己。

活動後,我問及他們二人有關公眾如何看待帶領視障朋友去行山時,他們認為普遍參加者最初會有來當義工的想法,但他們強調「瞳行」是有「同行」的意思,認為彼此不應有強弱之分,他們希望參加者能夠撇除這種世俗的想法。他們亦有回應指未曾在活動中遇過一些公眾會對視障朋友行山有所意見,相反卻會有人擔心健視朋友是否有足夠經驗去當領路員。有見及此,他們會在活動前為健視朋友提供兩至三小時的基礎訓練,讓他們先理解視障的定義,並學習如何當一個領路員。

我和Peter一起行走這條路線,要時常提醒自己要把心情和步伐放慢,因為我每次舉手提足都會牽引到扶著我手臂的Peter,我們就像一個共同體。就今次當一個領路員的體驗而言,如何運用口述影像描述山徑的路況並非最難掌握的事情,倒是學習如何與身旁的視障朋友同步與共融,才是今天我在Peter身上得到的最大收穫。
事實上,對於我們經常拿著相機和航拍機上山,只顧著用鏡頭捕捉風景的人來說,真的很容易忽略了善用嗅覺、觸覺和聽覺的感官去認識身邊的事物,而錯過了很多有趣的東西。現時,香港正面對肺炎日趨嚴重的疫情下,大家仍可以走到山上,暫時除低口罩呼吸一啖新鮮空氣,再聽聽鳥叫蟲鳴;放下鏡頭,然後用身體不同的感官去親近大自然,這些機會更顯得難能可貴。
撰文: 星行跡|攝影: Raymond Yu、Jay Koo
(部份相片由TrailLight瞳行提供)
*** 特別鳴謝以下單位 ***
嘉賓: Rebecca Wong (《TrailLight瞳行》創辦人)
嘉賓: Matthew Au (《TrailLight瞳行》創辦人)
重溫《以山會友》1-10集: http://yt1.piee.pw/LDV9E
以下是本文章的純語音版本 (聲音導航︰Witma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