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愛惜古蹟文物及歷史遺跡,切勿攀爬及塗鴉
![]() | 郊遊 | 初級 | 中級 | 高級 | 資深 | |||||
難度 |











起點 | 5分鐘 | 10分鐘 | 30分鐘 | 5分鐘 |
![]() | ![]() | ![]() | ![]() | ![]() |
10分鐘 | 5分鐘 | 5分鐘 | 10分鐘 | 30分鐘 |
![]() | ![]() | ![]() | ![]() | ![]() |
![]() | 4公里 |
![]() | 1小時50分鐘 |
![]() | 沒有 |
![]() | 可略過部分古蹟景點不走,原路折返龍躍頭乘車離開 |
![]() | 2級 [郊遊路線] |

龍躍頭交通 (只列出部分常用交通)
交通 | 路線 | 上/下車點 | 備註 |
52B小巴 | 粉嶺港鐵站 ⇔ 鶴藪 | 龍躍頭 | |
52K小巴 | 粉嶺港鐵站 ⇔ 坪輋(昇平村) | 龍躍頭 | |
55K小巴 | 上水港鐵站 ⇔ 沙頭角 | 龍躍頭 | |
56B小巴 | 粉嶺港鐵站 ⇔ 丹竹坑 | 龍躍頭 | |
56K小巴 | 粉嶺港鐵站 ⇔ 鹿頸 | 龍躍頭 | |
78A巴士 | 粉嶺港鐵站 ⇔ 皇后山 | 龍躍頭 | |
78K小巴 | 上水 ⇔ 沙頭角 | 龍躍頭 | |
79K小巴 | 上水 ⇔ 打鼓嶺(松園下) | 龍躍頭 |

請愛護古蹟及尊重當地村民,參觀文物徑時,記得降低聲量及保持地方清潔。
龍躍頭文物徑沿線歷史建築並非全部對外開放,部分歷史建築的開放時間或會變更,請留意古物古蹟辦事處網站的最新公布。
松嶺鄧公祠的開放時間為星期一、三至日上午9時至下午1時及下午2時至5時;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聖誕日、聖誕翌日、元旦日、農曆年初一至三休息。
Max elevation: 21 m
Min elevation: 5 m
Total climbing: 65 m
Total descent: -65 m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新圍又叫覲龍圍,是粉嶺龍躍頭鄧族五圍之一。龍躍頭鄧族於十四世紀移居粉嶺現址,建村立業。根據覲龍圍門樓石額上的刻字「覲龍 乾隆甲子歲吉月穀旦立」,圍牆是在1744年建成。覲龍圍四面的圍牆以青磚築砌,門樓為圍村入口,建於西南面圍牆中央。覲龍圍門樓於1988年列為法定古蹟。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麻笏圍於清乾隆年間 (1736年至1795年)由鄧氏族人所建,是龍躍頭著名的「五圍六村」之一。麻笏圍原築有圍牆,四角則建有角樓。因昔日發展需要,大部分圍牆及四個角樓已遭拆卸,只留下這極具歷史價值之門樓及部分圍牆。門樓紅砂岩石額刻有「欝(同『鬱』)葱」二字,寓意草木茂盛之地。麻笏圍門樓於1994年列為法定古蹟。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老圍是五圍中最早建立的聚落。老圍四周築有圍牆。原先的圍門是北向,但由於風水理由,圍門被改建為東向。老圍雖曾經歷多次改建,但其原本的圍牆結構和圍村布局仍基本保存完整。老圍門樓及圍牆於1997年列為法定古蹟。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松嶺鄧公祠是本港最具規模的祠堂之一,約建於1525年,以紀念開基祖鄧松嶺公,乃龍躍頭鄧族的宗祠。祠堂屬三進兩院式建築,右方擴建部份為廚房。建築物內外均飾有以吉祥圖案為題材的精緻木刻、灰塑、陶塑及壁畫,充分反映了昔日工匠的精湛技藝。松嶺鄧公祠於1997年列為法定古蹟。
這個slideshow需要JavaScript。
龍躍頭天后宮是當地的主要廟宇,其始建年份已難以稽考。天后宮為傳統兩進三開間式建築,內以天井分隔。牆身為青磚,支撐木構瓦頂。廟宇正面飾有精緻的灰塑及壁畫,皆為吉祥圖案及民間故事。正殿則供奉天后及其侍神千里眼和順風耳。後進東面偏殿的兩個古鐘,是廟內現存最古老的文物。天后宮於2002年列為法定古蹟。
[資料來源︰文物徑資訊牌及古物古蹟辦事處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