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路線: 烏蛟騰→下苗田→紅石門→烏蛟騰 (約15.5km) 難度: 8級] 「風景如斯千般好,哪管歷盡萬般難」……是我對紅石門的情感最貼切的一番話。「紅石門」這個神秘地方早在七、八年前我已經好想去,但翻查過很多資料後,知道要去這裡探秘並非易事。前往紅石門除了路程長沒退出路線外,這段路亦很易迷路,所以心思細密的我遲遲都未有勇氣踏足這個地方。
標籤: 遠足
【隨行的話】如何看待「唔難行」的中伏路線?
近幾年,筆者覺得行山的人多了很多,每逢假日著名的山徑如龍脊、釣魚翁等等總是擠得水洩不通,假日去行山就好像去行旺角和銅鑼灣一樣,要排隊下山的情景屢見不鮮。究竟點解會有這樣的行山瘋潮呢? 好多人或者第一時間會歸咎於傳媒或報章的報導,有人話原本一個「隱世」地方一旦被傳媒報導就會變成「獻世」。就此而言,筆者對傳媒朋友們把隱世風景公諸於世推介給山友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反感,亦不想在此談論對錯,反而想深入探討一下前往這些隱世地方的難易度被錯判或誤導,引致行山意外頻生的問題。
【隨行遊記】一個人在高溫田下‧釣魚
[遠足路線: 相思灣→釣魚翁→田下山→大廟坳 (約5.5km) 難度: 6級] 記得讀書時,中秋節過後已經感受到一點點涼意,大家都要穿著長衫長褲出銜。但今年10月,卻是香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個10月份,有時我會想問究竟香港還有沒有秋天?
【隨行遊記】週末蛇一蛇 結伴同遊昔日禁地「蛇嶺」
[遠足路線: 落馬洲路→鐵坑山→蛇嶺→河上鄉路 (約5.5km) 難度: 4級] 自八月成立一週年曾走訪過屬香港邊境的大石磨及馬草壟後,一直未有計劃再去北區邊境行山。直至有一次Cman提議想挑一個不太困難的路線行山,又希望欣賞到風景影相,才突然想起了邊境附近很多不太高的山嶺,因而成就蛇嶺之行。此行個別同伴行山經驗略淺,而且筆者也是首次登蛇嶺,所以出發前的準備亦不敢馬虎,以確保行程順利。
【精選文章】群山奇俠傳之會師大東北 (序章)
話說很久之前,中土山界有一班奇人異士一直活躍於各自的山嶺之中,各有本領………(下刪一千字)。某日,其中之一的風火山林族群向各方奇人異士了發出了英雄帖,誠邀各位會師於大東北。
【隨行遊記】獨享“雙牛之寶”後感
[遠足路線: 黃泥頭→黃牛山→孟公窩 (約7km) 難度: 7級] 話說某天假期中午,小編見天氣不錯,便即興決定獨自去行山。小編閒來都有密切留意行山資訊,因此都不用計劃太多,便果斷決定登上位於沙田區的雙牛,即黃牛山+水牛山。
【今期專題】香港稻田回來「鳥」
眾所周知,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維港兩岸亮著五光十色霓虹燈的高樓大廈就像是香港的象徵。其實香港在未變成一個國際金融中心之前,即六、七十年代時,農業發展相當蓬勃,農田耕地處處,人人自給自足。隨著經濟發展,由八十年代中期開始,香港農業逐漸式微。回歸後,香港人的食物主要來源來自外地入口,香港出現大量的棄耕農田。現在,雖然還有少部分農田種植疏菜,但已經好難再找到有農地種植稻米,昔日在遠處已聞到香噴噴的黃金稻田或已不復存在。
【隨行遊記】沙田友首登獅子山 寄語港人發揮香港精神
[遠足路線: 天馬苑→獅子山→紅梅谷 (約5km) 難度: 5級] 套用已故歌手一句歌詞:「人生中有歡喜 難免亦常有淚」,人生很多時候總會悲喜交集,尤其為口奔馳的人一定經歷過,獅子山精神對香港的普羅大眾別具意義。這次趁著天氣不俗,終於下了決心登上這座具有象徵意義的「獅子山」。
【芒草追蹤】「芒」全部都係「芒」… (持續更新)
***愛護郊野,記得帶走自己帶去的垃圾*** 又黎到芒草盛開嘅季節,各大媒體及群組全部都係大東山芒草相片同文章,就連平時唔行開山嘅你都可能會蠢蠢欲動。想行山賞芒,但又唔想去最熱門嘅大東山同人迫又點算? 如果我話你知香港其實好多個山頭都有好靚嘅芒草睇,你又會唔會考慮去呢?
【隨行遊記】溯澗入門 輕鬆遊全港最大壺穴區「石板潭」
[遠足路線: 南涌→石板潭→鹿頸 (約5km) 難度: 4級]: 香港夏季多雨,如果你想行澗消消暑但又怕危險,不妨試試走到位於新界北南涌屏嘉石澗內的「石板潭」(又名嘉龍潭)初嘗溯澗賞瀑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