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洲,一個香港境內最東面的島嶼,全島以「三平一奇」見稱,分別為海平、島平、石平為三平,而奇岩便是一奇。東平洲面積不大,全長約600米,寬200米,最高的山峰只有海拔48米,但卻擁有香港獨有而又最年輕的沉積岩,並形成了千變萬化色彩斑斕奪目的頁岩。
要前往東平洲,除了參加本地旅行團外便只有到馬料水碼頭乘坐街渡前往,但要注意船班次極少,而且只在星期六、日及假日行駛。東平洲除了欣賞奇岩外,亦吸引到不少喜愛露營、觀星及潛水愛好者,所以每逢假日都非常多人。如果你是一家人前往,我還是建議預先訂船票會較方便,但沒有訂票都不用擔心,因為即使船滿座了,船公司都會立即安排加班船,總之一個都不會漏。
大多數遊覽東平洲的人會先由左邊(即亞媽灣)開始環島遊覽,而我選擇了相反方向走。途中還發現政府設立的地圖牌有誤,我當然沒有被誤導,先走過新昌士多和平洲士多,然後從後方山徑捷足先登到達斬頸洲。
斬頸洲顧名思義就是一個似被斧頭斬開兩邊的地方,原本是與東平洲相連,因長期受海水侵蝕而慢慢地形成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天然峽道。
為了避開人潮,我先決定原路回碼頭旁的大塘灣沙灘,欣賞水清沙幼的大塘灣和遠處的長沙灣沙灘。在沙灘待一會兒,便去吃午飯。附近的士多大部分都有提供炒粉麵飯,甚至連海鮮餐都有提供,非常豐富。我在士多填飽肚子後,下午才出發前往東平洲其他景點。
亞媽灣的破舊的村屋也頗具特色,我在村屋前正好遇上了一班正聽著導賞員細心講解的旅行團。為了拍出人比較少的風景照片,我還是不宜在此久留。
沿岸色彩斑斕的頁岩很有層次感。
東平洲的更樓石是必看的景點,通常都會聚集了很多人在此逗留。即使我遲了出發,仍然有不少人站在更樓石上拍照,要拍得一張人較少的風景照只有好好等待機會。
這一邊的風浪較大,大家不妨走到近岸邊,欣賞浪濤拍打岸邊頁岩時濺起的白色浪花。
過了更樓石,下個景點便是很難過去的難過水。我曾多次到訪東平洲,每次都因為潮漲而未能從難過水綑岸走過去。今次正遇上潮退,我決定放膽一闖。
雖說是退潮,但風浪仍會濺濕了岸邊的岩石,走過時依然要非常留神和小心。由於難過水沿岸屬潮澗帶,潮退時會看見很多藤壺依附在礁石上,看似一座座排列的白色小火山,甚為特別。
繞過了難過水,在鶴岩頂筆直的山崖下走過,仰頭一望,頓感自己渺小。走到洲背,潮退令到頁岩間的凹位變成了一個一個大小不一的小湖泊。天清氣朗時更會看見多面天空之鏡呈現眼前,尤如仙鏡一樣。
繼續走到岸的盡頭,會看見一個海蝕洞阻擋去路,海蝕洞的名稱叫海螺洞。我只好回頭另覓山路繞過海螺洞前往龍落水。欣賞完龍落水後,可因應時間選擇各前往斬頸洲回士多或走回頭的山徑,經蔡屋回去亞媽灣。
後感︰
每次到訪東平洲欣賞奇岩異石,都被其獨特地質面貌深深吸引,總是百看不厭。今次還有幸能夠從難過水走過,感受東平洲動態的一面,別有一番滋味。筆者曾留在東平洲的士多借宿,希望欣賞日落、夜晚觀星及看日出,但總是敗興而回,真的希望下次再來時能達成心願。
等我帶大家在空中細心欣賞東平洲的「平」和「奇」:
《「平」疊千層 – 東平洲 (Tung Ping Chau)》
《東極「奇」岩 – 東平洲 (Tung Ping Chau)》
遠足日期︰2016年7月
隨行資訊
下面資訊為環島路線,與筆者當日行走的路線略有不同
路線︰碼頭 ⇒ 長沙灣 ⇒ 洲尾角 ⇒ 斬頸洲 ⇒ 龍落水 ⇒ 更樓石 ⇒ 亞媽灣 ⇒ 大塘灣
難度︰4/10 [初級]
全長︰約5.5公里
需時︰2小時30分鐘*
補給點︰大塘灣及亞媽灣一帶士多
東平洲交通︰於馬料水碼頭乘坐渡輪前往東平洲
詳細介紹:

(*所需時間不計算休息及拍照所用的時間)
注意事項︰
- 有部分路段需沿岸綑邊而行,岸邊石頭會比較濕滑,必須注意安全。
- 難過水必須在退潮時才能通過,潮漲時請接回郊遊徑往其他景點。
- 東平洲屬海岸公園,切勿拿走海岸任何生物(包括已死去)或貝殼作留念。
歡迎各位隨行者以文字、相片或影片,跟大家分享有關香港郊遊、遠足、攝影、航拍或露營的心得、遊記、趣事及路程規劃等等。
投稿方法:請把閣下的聯絡方法(姓名及電郵地址)、文字、相片檔案或影片(請提供影片存放連結,如youtube)電郵至follow2015atw@gmail.com
#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FolloMe隨我行網誌管理員則保留最終刊登及修改之權利。
在〈【隨行遊記】東平洲探奇 成功突破「難過水」〉中有 1 則留言